首 页 联系我们 空壳公司 付款方式 注册流程 繁 体 版 English 服务论坛  

资 料 查 找
请输入查询的关键字:


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

相 关 资 料
中国商标续展、转让、撤.
中国商标注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
中国商标注册简介
中国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外国人、外国企业申请注.
热 点 信 息
当前位置:首页 >> 商标注册服务 >> 中国商标注册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

中国驰名商标的认定(Famous Trademark in China)

內容提要:2003年4月17日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修改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的相关內容,对驰名商标采取了被动认定方式。本文结合我国现行规定及相关国际条约,从认定方式、认定标准、认定机构等几方面对驰名商标的认定这一问题做一肤浅的论述。

   关 键 词: 驰名商标 认定方式 认定标准 认定机构
   
   目录:
   一、引言
   二、驰名商标的內涵界定
   三、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四、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一) 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中国”
   (二) 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
   (三) 对“享有较高声誉”的质疑――法律不应仅仅保护最强者
   (四) 不应要求驰名商标是註册商标――驰名商标的出现是对商标註册制度的重要补充
   五、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
   
   一、 引言
   
   中国商标协会於2002年初公布了包括“同仁堂”在內的196项驰名商标,2002年2月8日,中国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发出通知,认定“匯源”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些现象反映了1996年8月14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所確定的对驰名商标的主动认定方式。2003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根据2001年10月2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发布了《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修改了《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的相关內容,对驰名商标采取了被动认定方式。

   中国於2001年11月10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WTO” ),WTO的统一规则本身就是不同法域下的法律理念、价值、规则的融合,从这一意义上说,知识产权“入世”,就是知识产权法律的“入世”。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16条第2款、第3款规定了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是对《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第6条之二的进一步发展。在解释及適用上,应將二者结合起来。中国入世以后,必须全面承担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义务,包括履行trips协议的规定。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驰名商标的认定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擬结合我国现行规定及相关国际条约,对驰名商标的认定这一问题做一肤浅的论述。 
   
二、 驰名商标的內涵界定
   
   驰名商标(well―known mark 或well―known trademark),通常是指那些在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为相关公众所熟知,幷且有较强竞爭力的商标。[2]上述《规定》第2条指出:“驰名商标是指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幷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其中“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规定》对于驰名商标的界定,具有突破性的意义,具体內容留待下文討论。 
   
三、 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
   
   驰名商标的认定方式有两种基本模式:主动认定和被动认定。

   被动认定方式,又称事后认定,是在商标所有人主张权利时,也即存在实际的权利纠纷的情况下,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有关部门对其商标是否驰名,能否给予扩大范围的保护进行认定。被动认定是司法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基本模式,目前为西方多数国家所采用,被视为国际惯例。被动认定为驰名商标提供的保护虽然是消极被动的,但这种认定是以达到实现跨类保护和撤销抢注为目的,而且它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而所得到的法律救济是实实在在的,这种法律救济解决了已实际发生的权利纠纷。被动认定也可以为行政机关所采用。

   主动认定方式,又称事前认定,是在幷不存在实际权利纠纷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出于预防將来可能发生权利纠纷的目的,应商标所有人的请求,对商标是否驰名进行认定。主动认定著眼于预防可能发生的纠纷,是行政机关认定驰名商标的方式。例如韩国、泰国的商标註册部门就掌握著一份自己主动认定的驰名商标名单(对外不公开),以为日后审查时参考。主动认定方式不適用于司法机关。当然主动认定能提供事先的保护,使商标所有人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但主动认定不符合国际惯例。尤其是采用批量认定的方式,若把握不准难免陷入滥评,也易导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攀比。[3]

   上述《规定》第4条:“当事人认为他人经初步审定幷公告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幷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当事人认为他人已经註册的商标违反商标法第十三条规定的,可以依据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向商标评审委员会请求裁定撤销该註册商标,幷提交证明其商标驰名的有关材料。”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国家商标局对驰名商标的认定采取“个案处理,被动认定”方式,即只有在商标註册人认为其驰名商标受到损害幷请求保护其合法权益时,才可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提出驰名商标的认定申请。这一规定改变了《暂行规定》所確定的“以主动认定为主、被动认定为辅”的模式。对于请求认定驰名商标的商标註册人而言,如果没有確切的法律诉求理由,该商标一般不会被认定为驰名商标。这与国际惯例是一致的,《巴黎公约》缔约国对驰名商标的认定,一般多采用这种形式。这种方式可以严格评判驰名商标,但存在的缺点是给不法经营者提供了利用別人的驰名商标牟取暴利的机会。商标遭到侵权,被侵权者主张保护时,还要经过一个驰名商标认定程序,往往花费很多时间。有学者提出应建立专门註册制度,国家商标局应当把驰名商标记载在专门註册簿上。在任何一种商标申请註册时,均把申请註册的商标与专门註册簿上的驰名商标进行比较,以防止与驰名商标相混同的普通商标获得註册。 [4]但如果单一地实行这种制度,將使得未註册的驰名商标得不到保护,不能很好地执行《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因此,有人提出了另外一种观点,认为驰名商标的认定程序既可以实行“事后认定”,同时又可以將已註册的驰名商标予以公告和登记在专门註册簿上,实行“事前认定”。[5]
即主张采取主动认定与被动认定相结合的方式。

   笔者认为,采取什么样的认定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我国的具体情况。就目前而言,应当充分利用现有法律空间,建立以“被动认定为主、主动认定为辅”的复合型认定模式,弥补以前单一行政认定模式的缺陷。

   一方面,这一模式符合驰名商标保护的宗旨。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国际上两种不同商标保护制度相协调的产物。即:当国际上商标的註册原则与使用原则的保护不平衡时,《巴黎公约》给予商标使用原则的倾斜性保护。也就是將未註册的驰名商标保护列入了国际公约保护中。世界贸易组织的trips协议又將驰名商标保护扩大到在非类似商品中的使用的保护。但总的来说,两个国际性条约给予的驰名商标保护都是个案保护,被动保护。即:当发生了侵权纠纷、合法权益受到了侵犯时,请求认定驰名商标而获得的特定保护。这也正体现了驰名商标保护的宗旨:个案保护、被动保护。

   为了履行入世承诺,我国必须修改、甚至废除原有与国际规则、国际惯例不相適应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规定》的颁布是一体现;在驰名商标保护中,也越来越多地考虑了依据现实中具体的情况,进行判断认定的理性做法。同时,采取被动认定的方式也是对新《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规定的驰名商标“被动保护、个案处理”原则的確认和具体化。[6]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尚不发达,驰名商标意识不强,如不充分发挥行政认定的灵活性、主动性和高效性的优势来认定驰名商标,推动驰名商标保护工作的广泛开展,那么,我国企业的不少知名品牌就很难在国內外市场上享受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不能在市场竞爭中与国际品牌处于平等的竞爭地位,这对我国大多数知名品牌而言是不公平的。因此,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还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采取单一的司法被动认定模式。且上述《规定》幷没有明文规定不能采取主动认定的方式。

   所以,建立上述认定模式,能较好地克服现存弊端,把符合中国国情与不悖国际惯例有机结合起来。当然,为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爭及符合wto的有关要求,在采取主动认定时,必须制定公正、合理的标准,以防止权利的滥用。 
   
四、 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上述《规定》对驰名商标的內涵界定,相比以前的《暂行规定》,具有很大的进步。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討论有关驰名商标的认定标准。

   (一) 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中国”

   “驰名商标的驰名是否必须在本国领域內驰名”,这个问题曾是1995年中美知识产权谈判中的一个焦点。1999年9月29日,保护工业产权巴黎联盟大会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大会通过的《关于驰名商标保护规定的联合建议》(下称《联合建议》)完全澄清了这个问题,该建议第2条第二项之(d)款规定:“……即使某商标不为某成员国中的任何相关公众所熟知,或知晓,该成员国亦可將该商标確定为驰名商标。”这项规定使驰名商标的保护突破了传统商标法的地域性限制。[8]

   上述《规定》明確规定驰名商标的地域范围是“中国”。笔者认为这一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商标权有较强的地域性,这样规定幷不违背《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精神,同时能有效地保护我国的利益。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发达国家强调判断一个商标是否“驰名”应以该商标是否在国际市场上驰名为准。如果某个商标在国际上驰名,即使在某一特定国家没有多少知名度,该国也应认定该商标为驰名商标。显然,这一观点有利于少数发达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的差异,捨弃商标权的地域性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使它们在国际竞爭中处于实质不公平的地位。

   (二) 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

   trips协议第16条第2款规定,確认某商标是否系驰名商标,应顾及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包括在该成员地域內因宣传该商标而使公众知晓的程度。这条规定確定了认定驰名商标的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应考虑有关公众对其知晓程度。通常认为,“有关公众”包括两方面的限制,一是行业限制,即某些相关行业,相关领域里的公众,而不是一般公众。因为不同商品的消费群体是有区別的,日常消费品与某些领域里的专用产品在公众中的知晓程度显然是不同的,因此,不能一概以一般公众的知晓程度作为衡量商标知名度的标准。另一个是地域标准,即仅仅指本国的“有关公众”,而不应扩大到“本国之外的公众”,应以对驰名商标提供特殊保护的国家或地区的地域范围为准。[9]

   上述《规定》第2条第2款指出:“相关公众包括与使用商标所标示的某类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消费者,生产前述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以及经销渠道中所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

   至于具体的操作,“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的程度可通过消费者调查或民意测验確定,也可以通过对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程度及地域等因素的考察来证明。[10]新《商标法》的第14条的五个认定因素,第一个是“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其余四个都是证明“知晓程度”的相关因素。但是,认定驰名商标时幷不需要五个因素都同时具备,只要其中的几个能证明“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就可以作为认定驰名商标的有力依据。上述《规定》第3条根据《商标法》第14条,对相关內容做了更具体的规定,有利于实践中的操作。我国的现行规定与国际商标协会于1996年9月18日通过了“驰名商标保护议案” 所確定的某一商标是否驰名的相关标准在基本內容上是相同的。


   (三) 对“享有较高声誉”的质疑――法律不应仅仅保护最强者

   “享有较高声誉”和“驰名”是两个有区別的概念。驰名商标(well-known trademark)的本意只是用来描述一个为某范围內的公众所知晓的商标,而对这个范围的大小是没有要求的,这从驰名商标英文的含义可以推知。驰名商标的英文是well-known trademark,其中的well-known是指一种众所周知的状况,幷不要求社会上的所有人知道,而只要求某一范围中的大多数人知晓。“享有较高声誉” 则包含三方面的內容:第一,具有声誉,声誉是指声望和名誉,描述为公众知晓的状况。第二,具有的是较高声誉,“较高”就代表了知晓的广度和程度都很大,不是普通程度的知晓。第三,声誉这个词还包含了知晓公众的积极评价,也就是“享有较高声誉”包含对附加到商标中的商品或服务质量的积极评价。两者相比较可以看出,“享有较高声誉”的要求是高于一般意义上的驰名商标的,用“享有较高声誉”来定义驰名商标只能包含驰名商标中的一部分,这实际上提高了保护标准,缩小了保护范围。 

   实际上,“享有较高声誉”是著名商标(famous mark)的要求。许多国家在对驰名商标的保护中是以商标的知名度大小把驰名商标分为几类加以保护的,如德国就把驰名商标分为普通驰名商标和高度著名的驰名商标,其中对高度著名的驰名商标给予跨类的反淡化保护,日本的反不正当竞爭法中也是这么划分为两类保护的。

   从上述《规定》第3条的相关內容可以看出,我国现在对于驰名商标的认定主要是侧重于“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知晓程度”。对于“享有较高声誉”,综观《规定》的內容,幷没有对其提出具体的要求,而只是把它作为有关机关在认定驰名商标时的一个裁量因素。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立法所確定的驰名商标是包括一般的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的。建议有关机关在具体的实践中要对这两种商标加以区分。[11]

   (四) 不应要求驰名商标是註册商标――驰名商标的出现是对商标註册制度的重要补充

   从商标的理论来看,获得商标权的方式有使用主义和註册主义两种模式。单独采纳某一种制度会带来弊病,如单纯采纳使用获的方式会使在后商标使用人发现和筛选在先商标的成本增加幷易造成衝突,采纳註册获得的方式又会使长期使用而未註册的商标的企业缺乏有效保护,因此合理的做法是以註册获得制为主,又不否定使用获得制,从这一点看,应明確驰名商标包括註册商标和非註册商标。这样规定,不仅符合《巴黎公约》和trips协议的要求,而且还能有效地遏制对驰名但未註册商标的“抢注现象”,维护市场的公平竞爭。[12]

   新《商标法》幷没有拘泥于绝对的商标註册保护原则,而在第13条第1款中规定“就相同或者类似商品申请註册的商标是复製、摹仿或者翻译他人未在中国註册的驰名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不予註册幷禁止使用。”新《商标法》对未註册的驰名商标给予保护,这弥补了驰名商标保护中商标註册制度的固有缺陷,向完善驰名商标的保护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从上述《规定》对于“驰名商标”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中国现行立法对于驰名商标的保护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註册商标,这既符合有关国际惯例,又能有效地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 
   
五、 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
   
   从上述的有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为商标註册国或使用国主管机关(《巴黎公约》第6条之二)。具体到我国,根据新《商标法》第5章及《规定》第4条,可以看出我国驰名商标的认定机构包括工商行政管理局(具体为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及人民法院。但应看到两者在认定方式、认定程序和认定效力的区別。其中商标局采用行政程序,以主动(事前)认定和被动(事后)认定两种方式確认驰名商标;法院以司法程序、仅以被动认定的方式来確认驰名商标,而且商标局的確认是非终局性的,人民法院的確认则具有终局效力。

   隨著trips协议“司法审查”制度的落实,商标权属的终局决定权由行政机关不合理垄断的局面被打破。对驰名商标认定,除行政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外,作为准司法机关的仲裁机关也应对此有所作为。根据《仲裁法》,只有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爭议不能仲裁。新的《商标法》已经允许当事人通过司法审查的途径寻求保护,虽然未对商标纠纷是否可以提交仲裁明文规定,但同样未加明文禁止。从理论上讲:一般认为“不能通过和解解决的爭议不能提交仲裁,知识产权纠纷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损害赔偿等均属当事人意思自治范畴的可和解的爭议,因而是可仲裁的”。联合国《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第二条规定“非合同关係产生或可能产生的纠纷也可通过仲裁解决”,中国在加入《纽约公约》时就声明“非契约性的商事法律关係所引起的爭议”可以声明仲裁,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执行《纽约公约》的通知中界定侵权纠纷属於“非契约性”的商事纠纷。因此商标侵权纠纷具有可仲裁性。

    如果允许当事人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商标侵权纠纷,那么仲裁机构对驰名商标是否具有认定权將是一个需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准司法”途径的仲裁方式,在驰名商标认定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首先,隨著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发展,涉及驰名商标保护的纠纷、驰名商标认定工作都有愈来愈强的技术性,而且愈加复杂。法律具有普遍性,它捨弃了具体案件的特殊性,在驰名商标的认定方面,法律往往对此没有明確、具体、操作性强的规定。而仲裁员裁决纠纷时,不仅可以適用法律的规定,还可適用更为普遍的行业习惯。

    仲裁员通常是行业的专家,熟悉行业內的惯例。因为赋予仲裁机构驰名商标的认定权应是一种理性的选择。其次,当今技术产品的生命周期已愈来愈短,决定相关知识产权的使用周期也越来越短。这就使知识产权纠纷所要求的快速性具有特殊意义。德国贯彻欧共体1988年12月21日关于协调共同体国家商标法,对原商标法进行了修订,新商标法采用了“快速注册”制度,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知识产权领域要求快速这一特点,而仲裁实行一裁终裁制,加之纠纷双方仲裁適用的程序还可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具体约定。这些特点都符合驰名商标保护对高效率的要求。如果在商标纠纷仲裁中,仲裁机构因为没有驰名商标认定权而必须中止整个程序等待行政机关通过行政程序对驰名商标的认定结果,仲裁高速性的优势必然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理应赋予仲裁机构以驰名商标的认定权,促使纠纷以仲裁方式儘快解决。


上两条同类信息:
  • 中国商标续展、转让、撤销注册程序简介
  • 中国商标注册简介

  •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设置每次自动访问启源商务
    服务热线:香港 +852 23411444 深圳 +86 755 82684480 上海:+86 21 64394114
    启源商务·专业香港公司注册
    版权所有 © 2003-2010

    image